9月16日,我校学者名师聘任仪式暨教师表彰大会在佑铭体育馆隆重举行。“学者名师支持计划”资深教授、博雅学者,全体在校校领导,重要荣誉、人才项目获得者、入选者代表,从教三十年、四十年教职员工代表、荣休教职员工代表,新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及机关、直(附)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出席。大会由副校长李鸿飞主持。
表彰大会现场
副校长李鸿飞主持大会
表彰大会上,校领导为从教30年、从教40年、2019-2020学年荣休教职工、2018-2020年度“三育人”标兵、重要荣誉、人才项目获得者(入选者)颁发纪念证书、获奖证书及聘书。新入职教师代表在化学学院张礼知教授的带领下进行入职宣誓,庄严承诺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履行教育神圣职责,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副校长彭双阶为从教30年教工代表颁发纪念证书
副校长任友洲为从教40年教工代表颁发纪念证书
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为荣休教工代表颁发纪念证书
新入职教师代表向荣休教工代表献花
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为2018-2020年度“三育人”标兵代表颁发证书
副校长彭南生为重要荣誉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
副校长彭双阶为各类人才项目获得者(入选者)颁发获奖证书(聘书)
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和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马敏教授获聘华中师范大学第二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泽龙等20名教授获聘“博雅学者”。
校长郝芳华为我校第二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颁发聘书
接过聘任证书,徐勇感言,这个“凝聚了多方面关怀、期待和心血”的证书“分量很重”:它标志着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他感受到从事教育、成为老师的无限光荣;它凝聚了前辈学人、学界同仁、数百个调研村庄的农民的心血和辛劳,让他倍加珍惜这份荣耀;它体现了学校重视学术、重视学者,让他作为一个忠诚的华师人倍感鼓舞和欣喜;它寄托了学校的期待和厚望,让他愿以学术为生命、为教育事业尽已所能,做出最大贡献。
校长郝芳华为我校第二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马敏教授颁发聘书
马敏在感言中对学校的信任和礼遇表示了由衷的谢意。他说,获聘资深教授固然是荣誉,但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会在这个人生阶段继续“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先辈的学术思想和优良学风,做好由旧而新的“摆渡人”,始终站在学术前沿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新的时代砥砺前行,在传承中创新,不负学校之重托,不辱资深教授之使命,为华师学脉延续竭尽全力。
校长郝芳华为博雅学者颁发聘书
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在书面致辞中,向受聘和受表彰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学校发展付出辛勤汗水的全校教师致以衷心感谢,向全体新教师表示诚挚地欢迎。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在学校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举足轻重,华师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求贤若渴。学校将切实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切实尊重人才、服务人才、依靠人才。期盼老师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再立新功。
郝芳华用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勉励全体教师,并传达了今年教师节当天孙春兰副总理主持召开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调研座谈会精神。她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以及这次座谈会精神,全面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家五部委关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谋划、乘势而上,将学校教师教育水平和“双一流”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当前学校的重要任务。
郝芳华强调,学校正处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节点,全体教师要认真思考、回答好“未来华中师范大学要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所大学”这一时代命题,主动担负起历史重任,以贡献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学校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郝芳华表示,学校仍然处于能够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努力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勇于破解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要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优化科研创新体系,增强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深化校地合作,拓展社会资源,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体系,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同向同行,树立“人才第一”的服务理念和校园文化;着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同,继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学院的办学活力;着力改革资源配置体系,把资源拓展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全面启动资源使用绩效管理改革;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培养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希望全体教师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具活力、更高水平的华中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